-->

2008-07-25

《关于搭讪学》

作者:魔鬼咨询师

 

四年前的傍晚,我和哥们在东四十条某饭馆吃完,走在正在改建的破烂街道上。

  

突然,我停下脚步对他说:"那个便利店里的女孩很眼熟!"

  

哥们问:"哪儿有便利店?"

  

我带他往回走了十米,指着路边的一个泛着白色灯光的小店说:"你知道那个正在结账的女孩是谁吗?"

  

哥们傻了:"是谁呀?"

  

我:"春节时小林请咱唱歌,坐你旁边的那个女孩。"

  

哥们惊了:"不会吧,你肯定?"

  

我:"不肯定,但我得去问问,你等着。"在哥们惊异的目光中,我走上前去,叫住了那个从便利店走出的女孩。

  

话说其实不认识的我都能生磕,所以接下来的过程易如反掌。女孩很得意自己的魅力在男人心中如此难以磨灭,跟我开心地聊了十分钟,然后我把已经看呆了的哥们叫过来,三人相约次日再叫上她的同伴一起去唱歌。

  

告别女孩之后,哥们对我的崇拜之词如黄河决口,"你丫跟那姑娘说话的神态、动作太自然了,就跟你们他妈的认识了十来年似的。"

  

那算是我的搭讪本事第一次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。

  

我这哥们是卖润滑油的,公司常年的销售冠军,什么样的客户都能搞得定,什么样的男人都能成朋友。我经常向他请教的问题就是"你跟人家都聊什么呀?",想来这也是如今搭讪新手经常问我的问题。并且,得到的回答也是如此一致"聊什么不行呀。"

  

不过话说回来,直到现在我也没学会哥们的本事,但哥们也没学会我的本事。他就是挣钱挣钱再挣钱,先搞定男人,再拿着钱去搞定女人。

  

所以最戏剧的场面就是:他带我去夜总会,坐在一堆小姐中间,他活跃我沉闷;我带他去逛公园,陪在两个女孩旁边,我活跃他沉闷。

  

也许我们都属于极端的人,所以才成了不同领域的行家。由此给我的启示是:搭讪学,如果它是门学问的话,跟成功学或励志学是有所区别的。

  

我对搭讪学的理解是:这是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你的第一印象快速结识、吸引陌生异性的学问。

  

第一,是日常生活,不是不见真人的网络,也不是已经带有社交意图的夜店或者相亲会。

  

第二,第一印象包括的仅仅是外型、衣着、举止和谈吐,而非其他,比如开一辆法拉利对等公车的MM说"我送你一段?"或者像李敖那样把自己的书塞到MM手里,然后说:"认出了吗?我就是作者。"――这都不算搭讪,这叫仗势欺人。

  

第三,只是结识和吸引,因为第一印象只能做到这些。真正的相知相爱靠的是内在和缘分,不是"学"和"术"所能规划的。

  

第四,一定要快速,随性和随意才算是生活态度。反之,为了认识一个星巴克的MM,一周去喝七次咖啡,最后生人变成熟张。过多的"设计",也不是我心目中的搭讪。

  

综上所述,虽然给搭讪行为下定义难免有点儿大尾巴狼的嫌疑,但却是随着搭讪意识的普及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
  

因为一直以来,我对所谓的全民搭讪运动其实都怀有一丝担心。那种仅凭勇气加技巧,却完全不考虑自身水准以及对方反应的搭讪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无耻。

  

归根结底,搭讪的勇气应该是对环境束缚的蔑视,而不是对搭讪对象的蔑视,否则这就是另外一种对女性的不尊重。

  

有人乐观地宣称:"女人其实都希望被男人搭讪。"不过我观察到的现象却是:"女人只希望被有水准的男人搭讪,而被猥琐的男人搭讪,是一件让她很郁闷的事情。"

  

所以,搭讪本质上是一门关于吸引的艺术,尽管它也需要勇气,但应当只是适量的,更多的还是基于平等和尊重。对于那些习惯给女孩打分的男士,不妨可以这样解释:"如果你只想认识那些第一印象在7分以上的MM,那么请先扪心自问,自己的第一印象在男人堆里可以打几分?"

  

第一印象跟实际价值有关联却又不完全等同,即使同为成功人士,有的人依然像个乡巴佬,有的人跃进成了暴发户,真正表里如一的永远只是一部分。

  

第一印象可以被影响和塑造,并且需要的时间要比改变实际价值短许多,但如果放任自流的话,它也可以比实际价值更加恒久不变。

  

老实讲,上几代中国男人是非常不注重第一印象的一群人。我常想,这跟他们不去搭讪是不是也有着鸡和蛋的关系。

  

我们这个小组有别于网上大部分小组的地方就是摒弃意淫,唯一要提防的就是不要把实践变成行为艺术。

  

搭讪也好,恋爱也罢,虽然它的动机源于自身的欲望,但却要通过对自我的组织与协调,让自己跟另外一个个体通过交流获得满足,这恰恰是健康人格成长和完善的标志。

  

成功学和励志学都指向外界的明确目标,而搭讪学其实却是向内的。每每看到小组里老搭讪犯们的心路帖,我就越来越觉得,搭讪的动机是为了认识些女孩子,但搭讪的结果却可能是认识了自己。